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通用26篇)

2024-04-04 02:11:17报告范文打印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通用26篇) 此次只实习了短短的三周。虽说时间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它不但极大地加深了我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Java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空纸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实验过程】

  1、把空纸盒去掉盒盖,把橡皮筋紧绷在盒子上,用手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2、在鼓面上放少许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3、用锤敲音叉,听到声音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皮筋在震动。

  2、鼓面在振动,豆粒在上下跳动。

  3、水面有波纹,并有水滴溅起,音叉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实验目的】声音是有什么传播的?

  【实验材料】闹钟、塑料袋、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闹钟放在空气中,能否听到声音?这声音是通过什么物体传入耳朵里的?

  2、用手指轻轻挠桌面或桌腿,知道耳朵听不见为止,然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这是能听到声音吗?

  3、把闹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水槽中。将耳朵紧贴水槽,你能听到脑中的声音吗?

  【实验现象、结论】

  1、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气体传入耳朵的。

  2、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

  3、能听到声音,声音是通过液体传入耳朵的。

  (三)鼓膜作用的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鼓膜作用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筋、火柴、细线、小镜子。

  【实验过程】

  1、把纸箱去掉底当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块橡皮膜,绷紧后用橡皮筋固定,当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棒系在细线上,并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的现象。

  2、将橡皮膜扎破,在对着镜子在纸筒的另一端发出各种声音,观察火柴棒的现象。

  【实验现象、结论】

  1、声波通过纸筒传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动,带动着火柴棒跳动起来。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动,不能带着火柴棒跳动。

  (四)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目的】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实验材料】鼓、碎纸屑。

  【实验过程】

  1、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2、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实验现象、结论】

  响声越大,纸屑跳动的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声音越高。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一)木材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木材、锤子、放大镜、酒精灯、镊子、小刀、电流表、电池、导线、水槽。

  【实验过程】

  1、用点燃的酒精灯烧木柴,看哪种木材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材的花纹,比较木材的形状和花纹的粗细。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软硬程度。

  4、将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5、把不同的木材连入电路,看木材的沉浮现象。

  6、和其他物品比较轻重。

  【实验现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纹(年轮)。

  3、木材软硬程度不同,有的很软,有的很硬。

  4、木材有沉浮现象,浮得多沉得少。

  5、干木材不导电,是木材导电能力很弱。

  (二)纸的吸水性试验

  【实验材料】各种长宽厚相同的纸条、胶水、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各种纸条一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装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让各种纸同时浸入水中。观察哪种纸爬升的水渍高,哪种纸的吸水性能就好。

  (三)陶瓷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各种陶瓷、锤子、小刀、酒精灯、镊子、白纸、放大镜、电池、导线、小闸门、电流计、火柴、水槽、木头、铁丝、铜丝、冷热水。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软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现象。

  4、把陶瓷放入热水中,观察陶瓷是否容易传热。

  5、把陶瓷联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陶瓷从高处落下,看是否易碎。

  7、有陶瓷碎片切割纸片。

  【实验现象】陶瓷不易燃,硬度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易导电,不容易传热,易碎,碎片很锋利等。

  (四)金属特点的实验

  【实验材料】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小闸门、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

  锤子、木条、陶瓷等。

  【实验过程】

  1、用火烧,看是否易燃。

  2、用锤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属的硬度。

  3、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看金属是否容易传热。

  4、用放大镜,砂纸打磨,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金属连入电路,看是否导电。

  6、让金属从高空处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实验现象】金属不易燃,硬度较大,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等。

  第五单元 水循环

  (一) 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目的】探究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材料】温度计、棉纱、支架、表。

  【实验过程】

  1、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观察温度是多少。

  2、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支架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温度有什么变化。边观察边做记录。

  【实验现象】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二)沸腾

  【实验目的】研究水沸腾的现象

  【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

  【实验过程】

  1、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铁架台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杯凉水,下面放好一个酒精灯。在铁架台上铁圈上挂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书,然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书。

  【实验现象】水的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二) 凝结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凝结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烧杯、小碟子、少量冰块、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过程】

  1、在三脚架上市啊棉网,把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上面。在烧杯上面装有冰块的小碟子上。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随着温度的升高,水里不断产生气泡,水面上游水汽出现,在小碟子的下面出现水珠。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 篇1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1、问题的提出现在中学英语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学生缺少言语技能。为了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提出了“提高学生英言语技能”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在高中各年级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课题组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在口头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主要内容是训练学生能对所学文章进行概括、转换、补充、评价及推断。概括就是在学习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认真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经过思考,用三五句话加以概括总结。转换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用所学知识来改变局部课文的写法,重新组织文字进行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学生由模仿到创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求异思维的培养,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提高口头交际的能力。补充就是特定语言环境扩展联想,进而由学生对原文进行补充的训练形式。先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环境,然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对理解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一种新的形象思维。评价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言语训练。它要求学生必须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抓住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鉴赏并挖掘课文的真正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或主人公性格特点的评价与认识。推断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推断讲述,也是很必要的。通过推断进行假设,培养他们逻辑揄和想象能力。最后能够达到脱口而出的水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