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报告范文

报告范文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通用26篇)

2024-04-04 02:11:17报告范文打印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通用26篇) 此次只实习了短短的三周。虽说时间很短,但其中的每一天都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它不但极大地加深了我对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Java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更学到了很多做....

  水槽,观察现象;

  3、给上述材料分类。

  实验结果:磁铁能吸引铁质东西最多。

  认识与结论:磁铁只能吸引铁质物质。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 篇17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

  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被拉动物体(钩码及小车代替)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用弹簧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3、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4、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变化;向小车内加放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再减少钩码,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你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 篇18

  【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反应中往往有热量变化;

  2、知道化学反应中往往会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实验仪器和试剂】

  试管、剪刀、砂纸、塑料薄膜袋、2mol/L盐酸、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钙固体、镁条。

  【实验过程】实验1

  步骤:向一支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再加入5mL2mol/L盐酸,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现象: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结论:

  实验2

  步骤:向完好的塑料薄膜袋[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中加入约7g氢氧化钙固体,再加入氯化铵晶体,排除袋内的空气,扎紧袋口,再将固体混合均匀,使之充分反应。

  现象:

  有关化学方程式:

  结论:

  【问题讨论】

  实验1.2中反应物能量总和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相对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名称】探究铜锌原电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仪器和试剂】

  锌片、铜片、稀硫酸、导线、灵敏电流计、烧杯。

  【实验过程】

  【问题讨论】

  分析构成原电池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 篇19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

  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

  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 篇20

  x年级x班x组组长: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目的自主认识小灯泡、电池、导线的构造。

  所用器材:(装置)电池、电池夹、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回形针、纸片等。

  实验步骤:

  1、用一根导线、一个灯泡、一节电池,连接好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2、增加电池夹、小灯座、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结果:

  简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组成。

  认识与结论:

  灯泡要亮须有电源、导线、开关等。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 篇21

  以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为例。

  一(实验名称)用天平、量筒、烧杯等实验仪器测定牛奶的密度

  二(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

  三(实验材料和器材)牛奶、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四(实验原理)ρ=m/V 。

  五(实验方法(步骤))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按天平使用规则调节天平平衡;

  2. 将适量的液体加入到烧杯中,用天平称量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记录于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 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示数并记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4. 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液体的质量m2,记录于表格中;

  5. 根据ρ=(m1-m2)/V ,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6. 为确保测量准确,可进行多次测量(一般不少于3次),取ρ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注意的问题)倒入、倒出液体时应小心,不能溢出。否则造成测量误差。

  六(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表格、图象、计算))略。

关于实验报告 合集 篇22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骤: 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 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