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制度(通用26篇)
2、对所有职位设置分析研究,优化整合,确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明确了职责、行为规范等,并能够区分实际能力绩效的高低,有利于引导员工努力的方向,开发相应能力绩效考评管理信息系统,简化了考评操作。
3、对德、能、勤以及关键事件的等级控制,消除了评比中的趋中现象。
九、博能顾问公司:
1、尽可能具体量化的把公司目标分解到每一层和每一个岗位。
2、在绩效实现的过程中,讲求授权、沟通和辅导,针对每个人建立mbo档案,更好的帮助和了解每个人的成长以及对公司的贡献。
3、结果导向,注重质量和超越,设立挑战性的目标。
十、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的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1、对下属公司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确保下属公司在长、短期和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专家评审、反馈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了解。
2、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和宣传,保证下属公司对评价体系的充分认识和理解,统一思想,为成功实施打下基础。
3、鼓励下属企业的管理创新,在交流、相互学习和融合中提高。
相关推荐:
专卖店管理制度及奖罚条例
仓库保管员岗位职责
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高中班级奖学金奖励制度
新入职员工培训管理规定
中学后勤管理制度
绩效管理制度 篇11
一、目的
为完善项目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项目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系统,验证本项目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对项目部各部门、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表现有效管控,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惩,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全面完成,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本项目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管理工作。
三、职责
1、项目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组织机构,全面负责评定计划的拟定、组织安全绩效评定工作、负责对绩效评定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2、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负责绩效评定工作的实施、落实、组织、协调。负责收集并提供绩效评定所需的资料。
3、项目部安全部门负责对评定结果通报和资料存档保管工作。
四、标准化评定内容
1、周期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
2、材料收集
(1)安全部门负责收集日常评定考核的结果,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方面和生产与安全管理执行情况的信息。
(2)安全部门收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执行,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提供上次绩效评定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跟踪情况。
(3)安全部门收集生产设备设施标准及其他要求执行情况。
(4)各部门收集本部门的相关标准、制度实施、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的信息。
(5)安全部门将绩效评定计划报项目部负责人审批,并发至各相关部门。
3、实施评定
(1)各部门应将收集的信息提交项目部安全部门,项目部安全部门整理后交相关负责人审核,作为负责人在绩效评定会上总结安全标准化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绩效评定计划的依据。项目部安全部门主持绩效评定会议。
(2)各部门负责人总结汇报安全生产标准化执行,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上次评定会议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3)各部门负责人就绩效评定内容进行总结汇报并提出改进/变更或纠正/预防措施建议交项目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组织机构讨论。
(4)参加会议人员应在《会议签到表》上签字。
4、结果公布
(1)项目部安全部门对评定会议讨论情况做出结论。就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做出正式评价,分清和落实存在问题的责任部门/人,确定改进/改进或纠正/预防措施。
(2)根据绩效评定会议记录编写《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报告》,经相关负责人审核,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按项目部文件发放形式发放至各部门。
5、结果执行
(1)对取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及未按要求完成标准化工作的责任单位或个人,执行相关奖罚。
(2)对未按纠正/预防措施要求,进行整改的责任单位或个人加重处罚。
绩效管理制度 篇12
企业做绩效管理,都有其绩效管理的总则,责任等,目的等。每一个企业都有哪些不同的绩效管理制度呢以下整理了详细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范本,可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构成与分类
第三章、部门绩效管理
第四章、员工绩效管理
第五章、绩效管理参与者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构建公司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工作,促使公司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定义
绩效,就是组织和员工在工作中想要达到的结果。能够影响并可能成为绩效的因素分为五个方面:
工作者,包括企业员工的态度、技能、知识、适应性、人际关系等;
工作本身,包括开始工作的目标、计划、准备,工作过程中的程序、规定、需求,结束工作的标准、时间等;
工作方法,包括工具、技巧、流程、协调、组织等;
工作环境,包括场地、条件、信息等;
管理机制,包括激励、检查、监督等。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与员工相互间就提高绩效而持续进行的沟通过程,是将个人绩效与公司的任务与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工具。具体包括:
组织期望员工完成的实质性工作职责;
员工的工作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
以明确的条款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
员工和组织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
工作绩效如何衡量;
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排除之。
第三条绩效管理的基本目标
贯彻、执行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规划;
保障和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内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士气,降低内耗,形成合力,打造团队精神;
帮助每个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与工作胜任能力,培育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队伍;
促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开放、积极参与、主动沟通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说明:体现集团、公司、部门、员工等层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第四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公'原则:
公平:考核标准公平合理,人人都能参与平等竞争;
公开:考核实行公开监督,人人知晓理解考核办法;
公正:考核做到客观公正,考核结果尽量做到准确。
'四严'原则:
严格考核制度:即考核的规程和考核的准则要严格,使考核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严格考核标准:即考核要素的标准必须具体、明确、客观、合理;
严格考核方法:即考核的形式和方法必须符合科学、严谨的要求;
严肃考核态度:即考核的思想要端正,态度要认真,反对老好人主义和不负责的态度。
第二章、绩效管理的构成与分类
第五条绩效管理的构成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指在一个绩效管理周期内,就员工(或组织)'做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时候做、需要作多好才算成功'等问题进行识别、理解并达成共识。是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持续的绩效沟通。是连接计划与评价的中间环节,指管理者与员工(或组织)就工作进展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措施以及如何帮助员工(或组织)实施等信息进行交流和分享的动态过程。
数据收集、观察和记录。数据收集就是有组织的系统的得到关于员工(或组织)绩效信息的过程。观察是一种收集数据的特定方式,通常是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而不是从他人得知。记录是将有关数据、观察结果、沟通和讨论情况予以书面记载以防止重要信息丢失。
绩效评价。评定和估价员工(或组织)对绩效计划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绩效评价本身不能防止问题的产生,只是进一步讨论、诊断、处置的起点。绩效评价有效或成功的关键在于不能省却其他任何一个绩效管理环节。
绩效诊断和辅导。问题分析和解决,绩效诊断和提高是与员工(或组织)一起分析、讨论成功(或失败)的真实原因,并加以消除和克服的过程。绩效辅导指借助培训、导师或其他工具来帮助员工(或组织)开发自身知识和技能,从而改善绩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