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办工作职责(精选31篇)
6、组织结构决定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组织结构的外在表现
7、正式组织特征:内容:以组织人格为特征的行为;本质特征:行为或力的相互作用;体系化的系统;动态、发展。非正式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地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8、工作岗位分析:目的:制定制度;招聘任用;培训开发;工作设计。任务:岗位描述;岗位要求;主要内容:岗位名称;岗位任务;岗位职责;岗位关系;岗位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的分析;(前几项为岗位描述)任职资格条件(岗位要求)。
9、改进岗位工作设计的内容:(1)扩大工作范围:1)工作扩大化(横向:几人共同负责几个工序;纵向:工人参与计划指定);2)工作丰富化:(2)工作满负荷;(3)劳动环境的优化:1)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a)工作地的组织;
b)照明与色彩c)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2)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
9、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具体为:最低数量、有效配合、最大效益、科学系统
10、岗位工作设计的前提条件:工作岗位分析;目标:提高岗位效率+满足员工个人发展要求
11、企业劳动组织的内容除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外,还包括:
(1)劳动分工与人员配备;
(2)劳动组织形式:作业组(最基本);生产班组(最普通);工段、车间和厂部的组织;(3)劳动力的构成;
(4)工作时间和轮班制;
(5)工作地的组织;
(6)操作合理化
12、岗位分析的作用:为选拔、任用奠定基础;为考核、晋升提供依据;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人事计划、人才预测的前提;岗位评价的基础。
13、劳动定员的作用: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劳动工资计划的基础;企业内部劳动力调配的主要依据;利于企业加强管理;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14、劳动定员的原则:以保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人尽其才、人事相宜;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的内外环境。
16、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17、劳动定额的作用:组织生产和组织分配。(1)就组织和动员广大员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手段;(2)就编制计划与组织生产的重要依据;(3)就正确组织劳动与合理定员的基础。
18、劳动定额的种类:现行定额;计划定额;不变定额;设计定额
19、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的分类。(1)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全国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按其综合程度,分为单项标准和综合标准。
20、定员定额标准的内容:定员额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说明;各类人员的划分范围;岗位设置及工作量的规定;生产方法与程序;使用设备的名称与规格;各岗位、设备的定员人数及各主要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1、招聘环境:外部环境(经济条件、劳动力市场、法律法规、政府管理、社会文化)和内部环境(战略规划和发展计划、财务预算、组织文化、管理网络)
2、组织人员配置分析:总量配置;结构配置;质量配置;工作负荷合理状况;人员使用效果分析。
3、招聘的核心就实现所招人员与待聘岗位的有效匹配。招聘需求产生的原因:组织人力资源自然减员;组织业务量的变化;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不合理。
4、工作分析的流程:(1)准备阶段:确定工作分析的目标和侧重点;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收集和分析有关的背景资料;(2)实施阶段:与参与工作分析的有关人员进行沟通;制定具体的实施操作计划;实际收集和分析工作信息;(3)结果形成阶段:与有关人员共同审核和确认工作信息;形成职务说明书;形成任职条件说明;(4)应用与反馈阶段:职务说明书的使用培训;使用职务说明书的反馈与调整;
5、工作分析目的:为空缺岗位招聘员工;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确定薪酬体系;培训与开发。
6、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观察法、面谈法、调查问卷法、工作日志法、工作实践法、典型事件法
7、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工作标识、工作综述、工作活动和程序、工作条件、社会环境、工作权限、绩效标准、聘用条件和工作规范
8、工作说明书的编写要求:清晰、具体、简短
9、编写工作说明书注意事项:符合逻辑;语言通俗,避免专业术语;表明各项职责所出现的频率
10、关键胜任能力因素:必备任职资格(教育水平、工作经历、技术技能、和个人特点)、理想任职资格条件(认知能力、与工作风格有关的因素、人际交往能力)
11、胜任特征分析:发现(途径:资料分析;关键事件法);界定(内容:胜任力定义;行为描述;划分等级);评估
12、招聘策略:招聘计划(招聘中的核心任务);人员策略(主管积极参加、招聘人员热情、公正并具备相应的知识);地点策略(确定招聘范围、就近选择节省成本、选择地点固定);时间策略(在人才供应高峰期招聘、确定好招聘的时间)
13、招聘计划包括:人员需求清单、招聘信息发布的时间和渠道、招聘团人选、招聘者的选择方案、招聘的截止日期、新员工的上岗时间、招聘人选、招聘工作时间表、招聘广告样稿。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1、培训基本内容: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
2、具体培训制度:(一)培训服务制度(首要制度)l内容:制度条款和协约条款;(二)入职培训“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任职”;(三)培训激励制度;个人、部门、企业;(四)培训考核评估制度:评估是培训发展的中心环节,评估必须100%进行,而且要标准一致过程开放、公平。(五)培训奖惩制度:奖惩是培训管理制度顺利实现的关键,奖惩标准应统一明确。(六)风险管理制度:坚持“利益获得原则”,谁投资,谁受益;并严格地区分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制度解释;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3、企业培训制度:指能够直接影响与作用于培训系统及其活动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及政策的综合。培训的主体为企业和员工
4、岗位培训:原则(结合职业、按需施教);本质(提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
5、岗位培训制度:地位(培训制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部分);内容(培训立法及政策+各环节的规范化);核心(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配套措施的实行)
6、培训规划工作程序:(一)分析和评估企业发展目标;(二)明确培训理念、确定员工发展区域;(三)明确员工发展规划的主要项目(1.完善教育培训的方针、规章制度和执行措施体系;2 制定明确的员工培养理念和培养目的;3.明确员工培养活动的基础和任务分担;4.完善员工培养与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配套措施;5.设计有效的员工培养、培训体系与人才开发系统;6.建立运行良好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机制;7实施规范化、制度化的员工培训活动。);(四)制定员工发展规划(1.进行人员培训需求分析。人员培训需求是制定人员培养、发展计
划最重要的依据。2.设计人员培养方案和发展计划。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形式和方法、培养经费预算等主要培训参数。3.行动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制定具体的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4.对人才培养与发展活动的实施与管理。整个培训过程的实质性阶段。5.对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评估。依据培训目标 , 对培养对象、培养计划和培养活动本身做一个价值判断。)
7、员工培养发展的层次和内容:三个层次(整体发展规划、培训管理计划、)部门培训计划);三个时期(长期发展规划:其价值在于明确培训的方向性、目标与现实的差距和资源的配置,此三项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中期培训规划:短期(特定项目)规划: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为:可操作性和效果)
8、绩效分析法的工作程序:通过绩效考评明确绩效的现状;根据工作说明书分析绩效标准或理想绩效;确认理想差距与实际绩效的差距;确认绩效差距的成因及绩效差距的重要性;确认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拟订培训计划
9、任务与能力分析方法的工作程序:根据任务分析获取相关信息:任务/技能/最低绩效标准;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分析;确定培训需求和培训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