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作范文 > 文秘写作

文秘写作

物料管理制度(精选25篇)

2024-09-21 04:53:37文秘写作打印
物料管理制度(精选25篇)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采购管理,规范采购程序,统一验收标准,严格控制成本,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内容包括总则、职责分工、采购工作、仓库管理工作、旧件管理、结算、奖惩细则。....

  3.4库外做到经常检查,防止火源隐患。

  4防潮

  4.1保持库内水管、阀门的良好状态,防止跑水现象发生。

  4.2库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通风良好,夏季每天上午开启除湿机30分钟。

  4.3对易发霉的原辅料应重点检查其外包装是否受潮,要着重检查下层及接近墙壁易受潮部位。易风化、潮解的物料,应注意检查包装是否潮湿,有无析出粉末或有无板结现象。

  5防污染

  5.1库内不准存放与生产用物料无关的物品。

  5.2物料的存放不允许直接接触地面,必须衬垫隔板,防止受潮导致物料霉烂变质。

  5.3各种物料的摆放要间隔一定的空间,以保持良好的通风。

  5.4固体物料和液体物料分开存放。

  5.5易挥发的物料包装要无破损、密闭,防止对其他物料的污染。

  二、物料验收管理制度

  1进厂的物料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并及时记录,程序为:初验—清洁—编号—请验—取样检验—入库

  2保管员对物料进行接收和初验工作。

  2.1检查物料外包装标记系统与货物相符,印字清楚。应注明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名称、批号、出厂日期。

  2.2检查物料的外包装,应牢固完好,无破损、无受潮、无污染、无混杂、虫蛀鼠咬。

  2.3包装材料进厂后,仓库保管员应先目检外观、尺寸、式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直接接触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材料、容器要检查是否采用洁净的双层包装。

  2.4标签、使用说明书要有专人按标准样本检查外观、尺寸、颜色、文字内容。

  3.经过上述检查后,若发现物料外包装有破损、污染、物料数量、质量不符等问题,要及时通知采购人员与有关单位联系,查明原因,并及时解决,不合要求的标签、使用说明书应计数封存,及时处理,以防外流。

  4.验收合格后,保管员在收料记录上签字,填写物料验收记录,一式两份,一份随请验单交QA。

  5.编制物料进厂编号,并在物料的.外包上标记,进厂编号原则按照《物料代码、进厂编号、供应商代码管理规程》编制。

  6.物料进库后,保管员将物料放入待验区,并填写物料请验单,通知质量部(质监处)QA抽样检验;

  7.QA人员依据物料请验单对物料进行抽样后填写取样证,一份随样品交检验室,一份标识在被取样的物料外包装上,以便保管员统计件数。

  8.物料检验后,由质量检验部门填写检验报告单,QA人员依据检验结果对物料进行审核,并由质量部(质监处)负责人在合格的检验报告单和放行单上签名、放行。检验报告单和放行审核单一式两份,一份存档,一份给仓库保管员。

  9.仓库保管员根据质量部门签发交仓库主管,仓库主管依据入库申请单及合格的检验报告和放行单批准入库办理入库单。对不合格的物料及时移入不合格品库,按有关规定处理。

  10对需作检验的物料,QA人员应按照取样操作规程在与物料使用区域的洁净级别相同的区域内取样。

  三、产品储存制度

  1各库房地面要保持清洁,无杂物、无积水,无废弃包装物等。

  2门窗玻璃和墙壁要按时清理,保持整洁,防止积聚灰尘和蜘蛛网等。

  3成品在贮存时要起高加垫,离地不低于10cm,离墙20cm,垛与垛间隔50cm,以便通风和货物进出。

  4巡回检查,保持仓储产品的整洁卫生,发现房顶渗漏、墙皮脱落等问题时要上报物资处及时解决。

  5成品的贮存应保持干燥、洁净、避免日晒、雨淋及受热、受潮等。

物料管理制度 篇1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加强丁二烯物料(丁二烯浓度不低于10mg/g的碳四物料)生产、储运等方面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和销售单位。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三条炼化企业和销售单位各专业处室按专业分工,具体负责对丁二烯物料生产、储运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定期对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第四条炼化企业和销售单位在生产、储运等各项作业环节中,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并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及应急预案,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定期演练,严格执行。

  第三章生产储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生产装置安全管理

  (一)碳四原料、溶剂、阻聚剂的规格和指标必须满足操作规程要求。

  (二)对装置中的碳四原料系统、萃取精馏系统和精馏系统的氧含量须进行定期分析。气相氧含量增加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阻聚剂须按规程指定的种类、浓度、加入量及方式加入系统,确保阻聚剂循环量满足要求。

  (四)脱水作业须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监护制度,做到有人操作,有人监护。距离排放点50米范围内不得有动火作业或明火。

  (五)脱水作业须按照密闭禁氧排放的原则进行,严禁排放物直接接触空气。在密闭排放管道上可加设视镜或透明管道,以便观察排水情况。

  (六)对可能含有过氧化物的换热器等设备进行切换操作前,须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制定具体详细的操作方案,操作时必须首先切断热、冷物料。

  (七)应采取措施保证备用泵不积累聚合物、水、盐类等。备用换热器应处于氮气保护状态,保证投用前在密封状态下分析氧含量低于1mg/g。

  (八)当精制系统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要求和事先制定的处理方案,进行蒸煮、钝化,不留死角,确保可燃物、有毒物指标合格,过氧化物被破坏。

  (九)开车时应按操作规程步骤进行气密试验、氮气置换和化学清洗,同时保证溶剂中阻聚剂含量合格。

  (十)对于停产报废的装置,应依照操作规程,做妥善处理。在停用封存前,须对残留聚合物进行彻底处理。

  第六条日常储存安全管理

  (一)按照操作规程及相关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储罐的安全储存温度,其中丁二烯产品储存温度原则上不高于27℃。

  (二)储罐应设置超压报警及泄压排放系统。为确保储罐不超压,每个储罐上应安装安全阀。应根据碳四类液态烃物理特性,尽量控制较低的储罐压力,最高不得超过0。5mpa,以减少聚合物的生成。

  (三)严格控制储存系统中的氧含量不大于1mg/g。在储运的各个环节中,控制氧气的渗入。应按规程要求定期检测,当储罐内气相氧含量超过1mg/g时,应采取措施,以降低气相空间的氧含量。

  (四)应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控制阻聚剂的'加入量,夏季高温时可按高限控制。按国家标准,丁二烯产品控制tbc浓度在50~150ppm范围内,企业自用或用户有特殊要求的可协商确定。

  (五)对丁二烯物料的储罐应定期进行蒸煮以除掉过氧化物,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根据操作规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如硫酸亚铁等)、蒸煮温度及时间。蒸煮用水以脱氧水为宜。蒸煮后须使用防爆工具进行人工清理,以彻底清除罐内残留的聚合物。

  (六)储罐存储系数应小于0.80。

  (七)应尽量缩短物料在储罐内的储存时间,原则上静置时间不应超过4天,以减少聚合物的产生。

  (八)应在储罐的适当位置,增设紧急注水管线。

  (九)储罐须设有静电接地装置并保持完好,防止静电的积累和尖端放电,保证产生的静电能及时导出。

  (十)罐区须按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可燃气体报警器,并定期进行校验,以保证可燃气体报警器完好。如果条件允许,可设立完整的监视系统。

  第七条存储设施停用、检修及投用安全管理

  (一)储罐停用检修前,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对系统进行处理,以确保拆检过程的安全。

  (二)系统检修过程中,应彻底清除聚合物。清理作业应使用防爆工具,保证在湿润的情况下进行。

  (三)对于清理出来的危险物料,应轻拿轻放,放到容器里润湿,然后送到安全地点妥善处理,禁止乱堆乱放。

  (四)储罐在储存物料之前,须用高纯氮气置换(纯度不低于99。9%),严格控制系统中氧含量低于1mg/g。

  (五)新储罐第一次投用前,应使用规定的化学试剂进行蒸煮,消除设备表面的氧,然后用氮气置换至合格。

  (六)定期对储罐的第一道出口法兰进行测爆检测,对设备静电接地设施及安全附件进行检查。

  (七)储罐安全附件的管理应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七章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储罐脱水安全管理

  (一)应制定储罐脱水管理规定,并按照规定执行,及时脱掉储罐物料中的积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