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规范(精选32篇)
如果拨错了电话号码,应向对方表示道歉。让对方转接或传呼某人时,应注意措辞,并适时道谢,如“请(麻烦)您转某某处”,“请(麻烦)您叫一下某某”。对方帮你去找人时,话筒不应离开耳边,更不应与别人高声谈笑。通话结束时,应道声“再见”。
如果与领导办公室距离很近,尽量不要用电话联系,应直接当面请示或汇报工作。给领导打电话时,要称呼领导职务,然后通报自己的部门、职务和姓名,简洁、准确地说明需要请示或汇报的内容。领导的指示或意见应准确、全面地记录,通话结束时应主动询问领导还有什么指示或要求,并主动说“再见”。通话完毕后,应待领导放下电话后自己再挂上电话。
给基层单位和部门打电话时,态度要谦和,不得盛气凌人。
四、介绍来宾
(一)介绍的顺序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应注意介绍的顺序。为了体现对长者、上级和女士的'尊重,在介绍时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1.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在同性别的两人中,应首先向年长者介绍年轻者,以表示对年长者的尊敬。
2.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譬如两个人当中,一位是王处长,另一位是丁科长,这时介绍人应首先将科长介绍给处长:“王处长,这位是丁科长。”
3.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在介绍陌生男女相识时,介绍人通常是把男士引导到女士面前,首先向女士介绍男士。若两人当中,男士年龄比女士大很多或地位比女士高,这时应先向年长的或地位高的男士介绍年轻女士。
若被介绍人都是同性别、年龄相差无几而又无辨别其地位时,可按座位顺序或站立顺序依次介绍。
(二)介绍的姿势和语言
介绍时,介绍人和被介绍人都要起立。介绍人应引导两个被介绍人相向而立,自己站在侧旁,面对他们,将手掌伸开,手心向上,手指指向被介绍人的一方,不可只用一个手指指点或去拍打被介绍一方的肩或背。
在正式场合,介绍时一般用“请允许我向您介绍……”的说法。向众人介绍一人时,可以说:“请允许我把“秘书工作”介绍给诸位。”在一般的、非正规场合进行介绍,所用的语言比较简单、活泼。如“这位是”,“这位是××科长”等。
被介绍的双方在介绍完毕后应相互握手问候,可以说“很高兴认识您”、“您好”等。
五、接待工作
(一)一般接待礼仪规范
这是接待人员应共同遵守的基本礼仪规范,也是“窗口”接待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做到“五要”:
一要仪容严整——接待人员要衣着整洁,精神饱满,举止端庄。
二要态度和蔼——接待人员要诚恳、自然,认真听取对方谈话,不耍威风、摆架子。
三要语言文明——接待人员一般应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语气谦和、客气,不讲粗话、脏话。
四要讲究效率——对客人要求办理的事情,凡符合政策、法律,手续齐全的应及时办理,不能推诿、拖延。对不能解决的,要讲明原因,并及时转有关单位接待、解决。
五要一视同仁——接待时应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不开“后门”,不应以地位、年龄、身份、生熟等区别对待。
2.接待人员,要仪容整洁大方,举止从容端庄,不论来访客人是事先约好的,还是不约而来的,不论是常来的,还是生疏的,客人进门,接待人员要马上起立相迎。
对事先约好的客人,接待人员要热情迎接。对事先未与领导约好的客人,一定要礼貌地询问姓名、身份,弄清其来访目的,待请示领导后根据领导要求迅速做出处理。不得直接让其去领导办公室或告诉其领导去向。
如果客人要找的领导或其他人员不在,应妥善予以处理。若自己知道领导及有关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回来,可请客人坐下来等候,并送上茶水、饮料和报刊。客人等的时间较长时,应不断给客人倒开水,以免客人有被遗忘、被冷落的感觉。如果自己手头没有什么要紧的工作,也不防陪客人谈话。当客人表示没有时间等候时,可以问明客人来访的大致内容,待相关人员回来后转告。
(二)迎送礼仪规范
1.迎送的准备
迎接来访的代表团,应事先了解对方的来访目的与要求,要确定来访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人数、职务、级别等,并以此确定迎送规格,安排相应的接待人员和食宿环境。一般来说,对上级主要领导的到来,要通知某地委主要领导亲自出面迎送和陪同;兄弟单位负责同志的到来,可通知办公室主要领导或副职出面接待。食宿应根据其级别作相应的安排,规格既不宜过高,也不要过低。
为了提前安排食宿和交通工具,应准确地了解掌握客人所乘交通工具的抵、离时间。
2.迎送中的具体事项
去机尝车站接送的人员,其职务可比对方低一级,同级领导可在宾馆迎候。迎接人员应在客人抵达之前到达机尝车站,如果客人是首次前来,互不认识,接待人员可事先制作特定的标志,如小旗或牌子等,让客人容易看到,以便主动前来接洽。
在客人到达后,迎接的领导应上前握手,致以问候。相互介绍时,主人应将前来欢迎的人一一介绍给客人。安排接待人员时,应考虑周到,以相对固定为好,切忌随意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