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统计工作汇报(通用20篇)
2.乡镇(街道)队伍力量加强。推行统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后,我市15个乡镇(办事处)和开发区分别设立统计站,为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每个站人员编制2名,合计32名。统计站在人员、经费和业务上受统计局直接管理,现共有正式在编人员15名(20__年新增乡镇站专职统计人员14名,20__年新增1名),在编人员到位率%。另外,各乡镇增派1名乡镇干部到统计站工作,有2人以上专职统计工作人员的乡镇占69%,合计从事统计工作人员达28人。
(四)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1.“双基”保障逐步加强。一是人员经费逐年提高。为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待遇及办公条件问题,通过积极对上争取、会议协调、实地走访等形式,在省局、孝感市局、安陆市财政部门和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由20__年前的375万元提高到今年的466万元,其中乡镇统计站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合计111万元。目前,各乡镇统计站人员的办公场所、食宿等问题由各地政府统筹顺利解决,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较好地保障了日常统计工作需要。二是专项经费得以落实。提请市政府将统计调查对象从业人员专项补贴、城乡住户调查专项补贴等足额列入财政预算,每年兑现“四上”企业统计人员岗位补贴10万余元,兑现记账户劳动报酬10万余元,极大地保障了统计业务顺利开展。
2.普查保障得到落实。在大型普查调查任务中,普查经费分级负担机制得以落实落地,按需足额拨付到位。四经普共落实普查经费175万元,其中落实“两员”经费61万元。今年,在财政支出不断收紧的.新形势下,市政府共批复普查经费350万元,其中已落实到位万元(含第一批“两员”经费80万元,PAD经费81万元+22万元),选聘普查“两员”2668名,目前已制定了“两员”经费分配方案,第一批“两员”经费均分拨到各乡镇。共计购置PAD设备687台,其中已集中采购到位450台,脱普办移交利旧120台,还有117台正在走采购程序。普查方案、普查表册等物资按省、市要求和进度落实到位,目前全部下发到位。
(五)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1.优化了激励政策。强化对进规进限企业奖励政策,在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推广“进规进限”奖励机制,对首次被认定为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一次性奖励从6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首次被认定为限额以上的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限上个体2万元),规上服务业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20__年我市共兑现23家新进单位(其中规上工业3家,限上商贸业3家,限上个体11家,规上服务业6家)奖励资金73万元,20__年统筹33家新进单位奖励资金149万元(规上工业9家、限上单位4家、个体16个、规上服务业4家,其中规上工业已兑现,其他正在走审批程序)。在今年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和完善统计工作运行机制的通知》中,进一步对落实企业统计人员专项岗位津贴予以明确,原则上“四上”企业统计人员不少于200元/人/月,其他企业统计人员不少于100元/人/月,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企业落实到位。
2.健全了考核机制。根据统计管理体制需要,先后研究出台《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达标及验收办法》《乡镇统计站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规范基层统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今年,又提请市政府将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统计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目前已起草了《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和《市直部门统计工作目标考核细则》,以考核倒逼各地各部门落实统计改革责任。
二、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乡镇一级的组织主导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乡镇在统筹抓好统计基础建设、统计业务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大型普查调查工作中的责任不实、方法不多,组织实施统计工作监督检查、巡查和考核的力度不大。
2.部门统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部门责任还需加强。当前,部门统计仅停留在联网直报和企业(单位)纳统工作上,但在履行统计工作“一岗双责”、加强数据质量审核、行业(企业)监管、执法监督等方面履职不足;部门对各主管行业的统计工作监管机制不明确。二是部门分工还要细化。已形成的“部门分工负责”目前只涉及到发改、科信、商务、住建等几个主要的行业主管部门,其他行业主管部门责任不够明确,参与程度不高。三是部门统计基础还较薄弱。部门统计机构设置和统计岗位人员需要进一步明确,部门统计工作制度、统计台账需要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经费没有保障。四是部门联动效应还需加强。部门统计指标(数据)报送机制不够明确,部门数据共享渠道不够畅通;“五化”管理项目、“三区”项目联通、联控机制还不完善,“大统计”格局还未形成。
3.企业统计工作缺乏有效抓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抓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提升方面还难以形成有效抓手,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仍较为薄弱。一方面企业在落实统计工作经费和统计岗位人员补贴有一定难度,经费从哪里来,企业愿不愿意出,都很难找到管用的办法。第二方面在建立完善企业统计工作台账中,大部分企业配合程度差,落实效率低。第三方面是对企业层面的考核机制到底如何建立,如何有效落实的问题,考核能否落实到底,对企业能否形成有效约束力。
4.统计法治体系不够完善。统计部门执法队伍不健全、力量还很薄弱;统计违纪违法案件移送机制不够健全;部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制还不明晰,协助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不专业、不主动;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监管机制不健全;不诚信企业依法公开机制不健全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争取上级统计部门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进一步争取部门的重视支持,对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统、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防控体系建设给予多方面的保障与支持,促进依法治统,从源头严防数据造假弄虚作假。
二是围绕全市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巩固提高联网直报工作运行机制,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和全年目标,充分调动部门工作职能,抓好进规进限和项目入库等各项工作,健全和完善“五化”管理项目、“三区”项目联通、联控机制,发挥“大统计”格局作用。
三是重点围绕“三保障一台账”,落实好部门统计基础工作和企业统计台账建立,力争在11月底之前部门和企业统计台账全部建立完成。以考核和督办促进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建立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考核机制,由统计部门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企业评先、政策支持、信用等级评价以及统计人员专项岗位补贴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