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2篇)

2024-04-01 01:07:21心得体会打印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精选32篇) 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注重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对应的努力。xx年10月17日上午,我参加了磐石市进修学校举办的“幼小”教学衔接专题培训。....

  (四)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高中生活比较单调,同学之间没有地域差异,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即使同学之间有矛盾,班主任也能及时发现并调节。而大学环境相对较为复杂,来自于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大学生从个人智力、是非辨别能力到社会化程度、交际能力、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大学生社会交往设置了不同的障碍。从生源地来看,城市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小于农村学生,因为大学一般都设在大中城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信息相对闭塞,视野不开阔,且城乡生活方式与习惯存在较大的不同,城乡差异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更多的自己适应、情绪适应等主观方面的适应不良;从性别来看,女生比男生能更快地适应新集体,因为女生更注重情感上的联系,容易在倾诉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和他人进行良好而及时的沟通,因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要好于男生。

  三、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

  要解决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需要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的密切配合。

  (一)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而规范的职业生涯指导

  针对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迷茫的问题,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年级就应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而规范的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获得职业探索的绝佳机会,实现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促进,学会策划自己的人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上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培养对未来合理规划的潜在能力。高中阶段还可以开设选修课或兴趣课,在内容上与大学课程接轨。在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的相关学习内容,为他们日后准确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提供帮助。进入大学后,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系部领导应对本系部的情况作详细的介绍,要突出专业思想教育;各专业的教师应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详细的说明,使新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知识结构有清晰而慎密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奋斗目标等,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可以定期聘请大学教授以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介绍大学的教育教学特点,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大学的教学改革动态、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实现高中和大学教育的链接。高校教师要参与到中学的教学中来,定期去中学听课,和高中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将大学提倡的自主学习精神和理念等传播到中学中去,同时将中学里好的学习精神和管理方法带到大学,形成良性互动。例如,保定学院每年都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去中学听课交流,每年寒暑假都组织高中各科骨干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培训,对高中学校在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模式等环节上的改革进行指导。此外,针对大一新生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高校对大一的课程要安排得紧密些,以后再逐渐减少;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要照顾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让刚升入大学的新生有个缓冲期,逐渐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

  (三)对学生进行大学校园生活的指导

  在高中教育阶段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自主生活能力。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也要适当地放松,要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自己管理和约束能力。大学新生入学的前两个月是习惯培养巩固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让新生熟悉学校概况,了解本校的历史、建设、发展情况以及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分析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摒除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如果学生在新的环境中能将学习和生活能动地统一,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人的积极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必将获得一种良性的适应。此外,教师还要帮助新生设计新的合适的目标体系,获得学习、生活的动力。在新生的适应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老生的传、帮、带作用,挑选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进行培训,让老生担当起知心大哥大姐的角色,担任入学新生的学生导员,从新生入学开始,从生活到学习,从校内到校外,每一步都积极协助辅导员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表明,学生导员的传、帮、带作用显著,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会更加有利于新生快速适应学校环境,能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心理适应期。

  (四)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的指导

  高中教育,尤其是在后期阶段,应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好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建立大学中类似成人的人际交往模式,与周围师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指导,使高中生逐渐摆脱以自己为中心的缺点,学会尊重、理解、信任,能够容忍他人的过失,尊重不同的观点,做到宽容豁达,为进入高校后顺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在大学阶段,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个性化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要想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就必须遵守集体生活的准则,具有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和生活中的集体活动,协调、统一、锻炼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集体主义行为,让他们认同集体,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针对个别存在交际障碍的学生,学校应该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训练,引导他们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自己优点和欣赏他人的能力,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关注和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教育的提升。

  四、结语

  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尽快地进入角色,开始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是每一位大学生的迫切要求,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而且也影响着他们人生观和择业观的树立。大学教师和高中教师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实现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顺利衔接,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9

  来到晨光的这三天体验中,我分别有三种不同的体验。第一天,因被老师误会而尝到了酸;第二天,因有同学帮助而品到了甜;还有第三天,因为一天的军训而感到特别的苦。这三种体验分别给我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感受,也让我对晨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酸——第一天下午,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正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苦思冥想,这时,我听见了一句话:第五组第六个,当我认为本组又有哪个倒霉蛋时,同桌突然叫我上去,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当我数了数座位时,发现自己就是第六个。于是我慢慢地走上去,一路上思考着老师要叫我做什么事情,到我走到老师面前时,他却问我为什么要说话。此时我心里吓了一跳,我根本没有说话呀!于是我向老师解释道:“老师,我根本就没有说话呀!”就这么一句话,除了她再次向我确认一次之外,就完全相信了我,此时我心里特别的惊奇。而她却说我是个好孩子,她相信我,希望我以后做得更好。到此,我心里因被误解而产生的酸楚和老师对我的充分信任冲突了,我止不住自己的眼泪,便借故很快地走出了教室。

  甜——第二天,我要在学校里住宿,由于我是刚来的,所以什么事都不懂,我在整理东西时,他们都过来帮助我,我的东西忘带了,而他们就主动借给我。糟糕的是那晚洗澡,洗到一半时,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在宿舍没带出来,心想完啦,这回糗大了,正值我尴尬之际,同学手中竟然拿着我的衣服,塞到了我手里。在学校,我一旦有什么不懂,他们都会主动教我。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却让我明白了同学们之间甜蜜的友情。

  苦——这是我们上学后的第三天,也是新生教育的最后一天,还是我们最累的一天。因为这一整天,我们都在军训。上午,我们班的排好队跟着教官走到了一中的大操场上,练起了军姿。清晨的一中显得格外凉快,可是到了后来,太阳慢慢地升了起来,天气也变得异常的热,我们学习的动作越来越难,好几个同学都晒晕啦。到了下午,情况就好多了,而且教官也没有那么严肃啦,反而时不时跟我们说笑起来,到五点时,校长来了,我们都认真起来。因为每队都要在校长面前表演,并且表演后还要进行评奖,所以同学们都拿出比训练更多的精力来对付,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们只训练了一天,但我们都十分努力。后来,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获得了一等奖,为我们班获得了很大的荣誉,班上的同学都十分高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