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范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材料(精选30篇)

2024-04-04 22:51:30心得体会打印
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材料(精选30篇) 榜样并不遥远,先锋就在身边,在线上教学期间,香山小学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党员教师,王XX老师便是其中一位。王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高效地开展线上教学。....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以“营造一流的教学环境、配备一流的教学设施、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争创一流的教育质量”为目标,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工作原则指导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努力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取得了较好地办学效益。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二等奖”“省优秀家长学校”、“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市德育示范校”、“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集体”、“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市燕赵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工作情况

  (一)规范教学管理,夯实常规基础

  1、管理能力强。我校设正副校长4人,教导处正副主任3人,总务副主任2人,大队辅导员1人。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支既有开拓进取精神,又有扎实稳重特点的中、青相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最大年龄46岁,最小30岁),10人全部为小学高级教师,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均来自教学第一线,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较扎实的教学研究能力,具备勤于学习、勇于进取的品质,确保了学校教学工作良性发展。

  学校执行“每周一次行政碰头会”。校领导一直坚持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专题讲座,每周都参加教研活动,确保了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学校管理工作及时完善。学校一直注重把教科研工作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强调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校领导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在工作中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2、办学目标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原则,努力形成学习型教师群体,培养发展型学生。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够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指导,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全三级课程,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制度,多途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管理机制新。学校在全面完善教职工工作激励机制的同时,强化校务公开,坚持教代会制度,创设出了能够发挥教师个人才能、展示教师个人特长的工作环境,在全校营造出了人文关怀、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充分发挥教导处、年级组的管理职能,使教学工作更贴近实际,使集体智慧更能充分发挥。学校也制定了涉及教学方方面面的管理制度,涵盖了全校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教学各项工作考核标准以及对教学行为各个环节的要求等等内容,使各项教学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4、教务管理细。在“向常规管理要质量”的理念指导下,我们要求教导处人员明确管理职责,理清管理思路;要求教师努力做到“把眼光盯在质量上,把功夫下在备课上,把目标放在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生的培养上,把效果显现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校专门制定了《教学检查制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教师教学评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立足过程,对备课、作业量、作业批改、在校时间、学生成绩的测评等工作都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要求。由教导处及时收集资料,科学整理归档。学校每学期都要就教学工作进行多项检查、分析,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随机评价和适时指导。学校专用教室和设备的管理基本做到了规范化,学校图书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都有专人负责,都能充分利用。

  2、探索教师评价。日常教学中,采取教研组预约听课、领导推门听课等不同方式,及时了解老师的授课情况和授课能力,从作业的数量、质量、教师批改的准确率、学生错题的修改率,以及教师对教材挖掘的深浅、重点和难点的捕捉,涉及教师教学全过程、全方位,每年一次,结果通报全校,与教师自评、小组评定、学生及家长评定一起,形成教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3、多元学生评价。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努力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除期末考试,学生语、数、英举行笔试外,为防止一张试卷定成绩,我校一直进行考试学科和阶段专项能力测评,每学期末都要进行综合测评,评定出等级后,与主要学科笔试成绩一同登入学生素质成长手册及家长通知书。让每个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4、创新命题研究。为使学生评价做得更好,教导处在每个学期初都要组织全体教师反复学习新课标,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考试命题和作业命题都体现激励性、趣味性、整合性,加强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深浅有梯度,不出偏题、怪题,从而更好的发挥考试结果对改进教学工作的反馈和指导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不足反思及改进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期待研究完善,比如,校本研修工作缺乏系统性,校本课程的研发不够深入,学生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

  2、学校班容量相对较大,给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一定程度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

  3、师资力量不均衡,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乏,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差别较大。部分教师教学经验多,借鉴模仿多,创新少,还未形成个人特色。

  整改设想:

  1、从教师队伍和教学实际工作出发,积极学习、借鉴名校做法,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不断探索,把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学生评价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来抓。

  2、严格控制招生数量,逐步降低班容量,保障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加快学校规范化发展速度。

  3、继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科,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学研究力度,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总之,在不懈地努力下,我校在教学评估工作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省评估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必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不断改进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真正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目的。在此,也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意见建议,给我们以更多的指导,以便促进我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指正。

  XX年xx月

学校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篇17

  一、共筑理想高位谋划

  促进教育跨入新时代,必须再次定义人的教育理想,以点燃激情,凝聚士气,使教育在传承中创新。我们根据区域教育高位发展的实际,确立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让的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的每一位孩子都幸福"。

  为了使理想变为全体教育人的行动指南,我们结合实际,认真研究了国家教师职业标准,研讨、起草和发布了《教师宣言》。这个宣言既是教师使命的告白与责任感的唤醒,也是对社会公众的承诺。

  实现教育理想,打造“质量”,需要研究质量标准。关于质量标准,一般来说有两个依据:一是符合性标准,二是适用性标准。"质量"是二者兼而有之:从符合性标准看,教育要以国际优质教育标准作为参照系,来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蓝图;从适用性标准看,教育要以适合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家长和社会各界等)的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依据。其中,前者定位高端,是一种境界和追求;后者则依据现实,是一个脚踏实地、不断积累的过程。

  二、思维转型实现“五化”

  实现教育的高位发展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必须促进“三种转型”,提升“五化水平”。

  “三种转型”,是指思维、话语和行为方式的转型。思维是创新的源泉,所以首先要促进思维方式的转型。其关键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顶层设计、行动策略、实施途径等方面推动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由按照教育人的经验思考教育发展战略,转为以国际标准、区域使命和百姓意愿为出发点和依据,确定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其次要促进话语方式的转型,通过对话的方式,建立上下级之间程序式、相互信赖与支持的教育行政关系,形成教育工作者与民众互说互听、双向互动的动态交流。再次,要促进行为方式的转型,即通过行动研究和实践变革,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具体要做到:多研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际教育发展动向,少发文件;多深入基层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少开会议;多蹲下身来与校长、干部、教师交流沟通,少发号施令。

文章评论